NLP教练技术的特点
发表时间:2022-09-16 来源:中国NLP培训学院
1、NLP教练技术重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;
2、NLP教练技术的焦点在正常人,而不是病人;是让正常人生活和工作更好的学问;
3、NLP教练技术把NLP学问演变成一种简单的谈话技巧,任何时候,任何场地都可以灵活运用。
教练技术的血统中有其突出的特点:实用性极强。我们可以看到,篮球赛场上,经常有暂停,队员们围在教练的身边,教练面授机宜,短短几分钟,交待几句话,然后比赛继续进行,然后就是这个短暂的暂停,赛场形式就会发生变化,也就是效果出现了。普通教练技术尚且非常实用的,何况是用NLP作为基础的NLP教练技术?所以,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。
迁善心态
迁善心态,事实上最重要的是要首先了解什么是心态,然后才是洞察别人和自己的心态,并为自己的态度负责任,最后才能谈得上迁善心态。
在此,我们还要学**区分什么是心态和态度。
态度来自于心态。态度是个混合词语,它既可以说是行为态度,也可能是指心态。
心态是内在的,而行为态度则是外显的。更重要的是,行为态度常常是心态的外在表现。打个简单的比方,一个父亲,他的心态是慈爱的,然而外在行为上对待儿子的态度却可能是温和的却也可能是严厉的。
所以,一个人的心态并不等于行为显示出的态度。
在对待员工的心态培训上面,很多企业付出了很多培训费用,但常常收效甚微。是因为他们压根不知道什么是心态。
心态是一个人内在潜在的对这个世界所有事物的认同。它包括多个层次,包括自我认定(潜在的使命感)、自我认同(信念、价值观)、情绪感觉等多个层面。而很多人常常会以偏概全地把情绪认为是心态,其实并不全然。
因此,如何洞察自己和别人的心态,就是需要去洞察那份对自我的认定、信念和价值观,并培养出同理心——感受到自己和对方的情绪的能力。
心态是一切的根源
有些家长问孩子“1+2=?”时,小孩回答“等于5”, 家长们可能会很生气,骂自己小孩“怎么那么笨”;
相反,有些父母教育孩子却很有一套,当小孩同样回答“1+2=?”的答案是“等于5”时,他们会告诉回答错误的孩子说:“你的回答离正确的答案又近了一步。”并用鼓励和诱导的方法,和孩子一起找出正确的答案来。
所以,同样是一个错误的答案,在不同的家长那里,能有不同的教育意义,取得不同的教育结果。
还有很多时候,家里的小孩在外面和别的小孩打架,结果被打得鼻青脸肿地跑回家。某些父母要么恨铁不成钢,让儿子再受一顿训斥;要么则是马上找到对方家长理论:“把你们家小孩管好!”
但是换到了另外一些父母,则又完全不同了。他们会首先用同理的声音去问、去了解自己孩子在外面打架的原因,更会问儿子:“接下来你想怎么处理?”要是儿子想邀两个“死党”去报复,父母会接着问:“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?你愿意为这样的结果负责吗?”
他们可以让小孩从这件事情中学**,学**自己哪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,学会让他自己去做决定,要小孩逐渐清楚结果,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。
人生的每件事情,无不是一个决定,一个选择。包括我们的心态,其实是我们潜意识的一个个**惯选择。我们有没有为我们自己的选择负责任?
很多时候,具体采取什么态度未必是第一位的,但你要清楚自己的状态和选择,为自己的态度负责。
有一次,我在听一个演讲。内容精彩,会场里鸦雀无声。谁知正好听到节骨眼上,一阵刺耳的手机铃声在旁边响了出来。
“这个人怎么这么可恶,居然不懂礼节?”我一边想一边扭过头,恶意地盯着那个人。只见那个人一脸“尴尬相”,这个人自己也感到歉意了,这却突然让我有所领悟:“由于这个手机铃声,我脑海里立马就有一个看法,弄得我自己不开心。其实,我再怎么嗔恨,那个声音只是一个手机的铃声而已。”我转而又有点自责,怨自己在这件这么小的事情上面沉不住气。
一个小小的手机铃声引发了我事后对自己心境的深深觉察。其实,不开心也好,状态差也好,心境也好,很多时候不都是自己选择的吗?
像任贤齐在一首歌里唱的 ‘所有问题都要自己扛’。”佛家说:“境由心生。”
自己的心态其实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源。不是吗?
案例:清楚选择,减少恐惧
有一位公司经理,生意上遇到了困难。为了摆脱困境,他想找另一位老板合作。不过,以前他和那位老板打交道时,人家好像对他的生意不怎么感兴趣,也没怎么把他放在眼里。“找他?不找他?被他打发走怎么办?”这个“生存还是毁灭”的问题让这个经理茶不思、饭不香。
教练听完这位经理的叙述后,教练他说:“对方还不知道你有这个想法,根本不知道你要和他合作呢——你都已经替他决定好了,那还谈什么后面的事?”
经理:“可是过去我找过他,他似乎对我的生意不太感兴趣。”
教练:“我理解你的担心,你要的是尽管担心但是得到成果,还是没有任何担心但是得不到成果呢?”
经理:“当然是得到成果。”
教练:“既然如此,担心有助于你达成你要的成果吗?”
经理:“不会。”
教练:“你去找他,你认为最大可能谈成生意的机率有多大呢?”
经理:“我想只占大约30%吧。”
教练:“你去,仍有30%的希望谈成,但如果不去找他谈,那还会有希望吗?你在多大程度上想挽救你自己的公司于困境呢?”
在教练的鼓励下,这位经理终于去找老板谈了,结果竟谈得很好。
显然,在很多时候,我们是“自己被自己吓住”了。大家常常会给自己做些假设:我做不好怎么办啦?做不成功太没面子了吧?看样子,这桩事情要“黄”了吧?这种内在的恐惧,阻碍了人的潜力发挥,阻碍了我们看到我们想要的成果。
教练不会为你做任何决定,他是要帮助你把内在的潜力发挥出来,把阻碍减到最低。
教练在迁善心态上的发问
迁善心态
你怎样看这件事/个人?
有什么在困扰你?
你有否留意你在这件事情的反应是怎样的?
你这样做反映了自己些什么?
你需要调整些什么而令你更有效做到目标?
发掘可能性
你认为在人与事方面的调整会带来什么效益?
如不改善此情况,会引致什么结果?
你可以做些什么去改善目前的情况?
这是否关键所在?
你还需要什么其他资源?
激励/挑战
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?
是不是就是这么多?
要更快做到的是什么时间?
是否已经做到最好?
有哪方面有保留的?
冯晓强破解人性密码,企业业绩倍增,老板身心解放,更多实战策略就在中国NLP学院“慧百·心态管理咨询”!
您还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