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练的起源
发表时间:2022-09-15 来源:中国NLP培训学院
专业教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“内在竞赛”(Inner Game)的丛书。在这一系列丛书中,提莫迪.高维(Timothy Gallway)提出了体育教练中的变化模式。
他发现当他对运动员进行教练的时候提出开放式的问题, 而不是抓住他们的错误告诉他们如何改正时,他们就能自己修正错误。
事实上,当运动员按照教练的建议去做,表现反而降低,假如他放松,脑里想象着自己有优良表现的画面,身体有优良表现感觉,这个运动员的表现便会得到改善,运动员在没有意识到自己有“问题”的情况下就会不自觉地纠正了错误。
《高尔夫球的内在竞赛》、《网球的内在竞赛》及《内在滑雪》这几本书所传达的信息是一样的,即“如果不关注心态方面的内在竞赛状态,就很难真正掌握或精通任何一种运动。
内在竞赛状态是运动员的内心状态,他的敌人就是:注意力不集中、紧张,自我怀疑及自责等障碍。简言之,内在竞赛状态旨在克服导致表现欠佳的所有思维定式。”(出自《网球的内在竞赛》之序言部分)
随着内在竞赛状态的系列丛书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书,提莫迪.高维的名声大振,它所面对的已不仅仅是体育界,更多的是美国和欧洲的企业管理层。
鉴于内在竞赛的基本原则针对的是专业发展,针对个人进行教练的价值因此就变得显而易见了。
内在竞赛的技巧得到了工商界的赏识,由约翰.惠特摩撰写的《教练改善表现》是最早研究专业教练的专著之一。
约翰.惠特摩是这样形容教练的精华所在的,“教练释放了人的潜能,使他们的表现达到最佳效果。教练帮助人们学习而不是教他们怎么做。”
约翰.惠特摩用橡果作为隐喻,橡果“蕴藏着所有成为一株茁壮的橡树潜能。我们需要的是给予养分,鼓励和阳光促进其成长,但那棵大树已经在它里面了。”教练工作也就是把一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,让他的表现达到极致。
无论是EST也好,生命动力也好,都是立论于“空”的哲学思想。ErhardWerner本人对佛教的禅宗思想极为向往,将大量禅宗的思想纳入他的系统中,而成为这一派潜能课程的哲学基础。例如世界本无意义,人生没有绝对真理的主导思想的。所以这一类课程都要“先破后立”,才能“自我实现”。
ErhardWerner曾说,“上帝的存在是经验上帝的唯一最大的障碍”(It is a confrontation over the ultimate issues of God, creation and salvation)。这是极富“禅意”的表达。生命动力要做的事,让人有所澈悟,改变自己,冲破固有的世界观,把人类的潜能启发出来!
生命动力课程几经变革,国内有将其引入中国,引入者有其深厚的心理学和哲学背景,认识到要真正将这套课程为国人所用,需要进行“改造”,所以,他将这套课程与同样是源自美国的教练技术(下面有详细介绍)结合在一起,并命名为“教练技术”。
该机构在市场上操作非常成功,“教练技术”一词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广为人知。只是,基于上述背景,一般人理解的“教练技术”其实是生命动力(Life Dynamics)。
该派NLP教练技术大都分四个阶段,前三个阶段“CT1”、“CT2”、“Taction”主要是源自生命动力(Life Dynamics)的框架,培训形式创新、生动、有效,通过音乐、声光电、拓展、游戏、冥想(反省)、催眠、心理剧等综合运用,剧烈冲击个人原有的价值观体系,具有很强的摧毁性。
然后建立一套新的价值体系,并在第三阶段“Taction”用三个月时间来强化这套价值体系。
林君翰破解人性密码,让家庭更和谐,孩子更优秀,企业业绩倍增,老板身心解放,更多实战策略就在中国NLP学院“慧百·心态管理咨询”!
您还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