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NLP培训实战派NLP鼻祖导师张国维博士主讲
育NLP智慧, 铸人生商魂

专注NLP智慧传播

7*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:138-2913-8856
¤ 心理热点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心理热点

你的批评方式,决定了孩子是进步还是后退

发表时间:2022-12-02 来源:中国NLP培训学院

  最近一提批评孩子,好多家长就连连摆手:“现在的孩子可批评不得,轻则自我放弃,重则做出伤人伤己的极端举动。”

  于是,即使孩子犯了错误,不少家长也在心里“犯怵”:到底该不该批评孩子呢?

  说深了孩子“走极端”、说浅了孩子不以为意,难道面对孩子的错误就要熟视无睹吗?

  可另一部分,也有家长提出异议:也有些孩子在听到父母批评后,虽然会不开心,但也会以一种更积极的NLP态度来改正,甚至事后还会感谢父母曾经指出了自己的不足。

  同样是批评,怎么差别会这么大呢?

  “批评”与“批评“也有大不同

  看到这些极端事件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好像家长太溺爱孩子导致他受不了一点委屈,或者孩子内心太脆弱抗压力差等。

  但其实,批评之所以能被演变成极端事件,很可能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想过,孩子被批评后产生的消极情绪也是有区别的——不是家长不能批评,而是应该希望孩子在批评后进行自我反省,而不是仅仅感到羞愧。

  也就是说,虽然都是“批评”,但批评的方式、语言、环境,也有大不同。

  比如孩子贪玩考试不理想,家长可能有两种反应:

  反应之一:这道题书本上都有,是不是又忘了?我们再复习一遍,然后再做几道类似的题巩固一下!

  反应之二:这道题书上都有你肯定又没认真听!是不是又开小差来着?你怎么这么笨!

  表面上看,这两句话都是批评,都是在指出孩子的错误。可是,在孩子看来,它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。

  一个让人自省,一个导致羞愧

  我们要明白,什么是批评?

  首先,批评是一种反馈,对孩子行为、表现的回应。

  其次,正确的批评是有建设性的,就是必须要对孩子有帮助、有益处。

  由此可见,反应一才是一种正确的批评,因为是在帮助孩子一起分析、解决错误,而不是一味指责,就是在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行为上,放在如何进步、如何更优秀上,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影响下自省。

  而反应二则更像是羞辱,孩子听了是什么感受呢?

  “笨”、“没用”,这样的攻击词汇除了让孩子自我否定外,没有任何一点儿建设性作用。

  因为它针对的不是错误本身,而是孩子这个个体,会在孩子心中掀起强烈羞耻的负面情绪。

  所以,都是批评,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是怎么产生的?

  简单来说:

  有建设性的批评,是一种萨提亚个人成长反馈,是让孩子自省,而自省指向特定行为:“我犯了一个错误。”

  羞辱性批评则让孩子感到羞耻,而羞耻指向核心自我:“我就是个错误。”

  羞愧

  自省

  关注整个自我

  关注损害行为

  觉得自己很糟糕

  觉得自己的行为很糟糕

  自问,我怎么能那么做?

  自问,我怎么能做那样的事?

  极度沮丧,认为自己有很大缺陷

  适度伤痛

  深信自己无法控制不良后果

  相信自己能控制不良后果

  想要退缩、回避、逃跑

  感到紧张,懊悔

  推卸责任,攻击自己或他人

  主动修复伤害,做出弥补

  责怪他人,找替罪羊

  承担自己的责任

  批评不当,孩子容易走歪路

  对一个孩子来说,批评后是善于自省还是感到羞愧,何止只是名称、概念上的差别,而很可能会关系到他们日后可能会有的人生风险。

  国外某心理学教授曾经带领团队针对羞耻和自省做过一项研究:

  他们从九所公立小学招募到380名5年级的儿童及父母,这些孩子年龄在10-12岁之间,研究人员把他们分为“容易羞耻”和“容易自省”两组。此后分别在孩子上7年级、8年级时和满18岁(18-21岁)后,进行了追访。

  结果发现:儿时羞耻感强烈的孩子,成年后更容易实施危险行为。儿时容易自省的孩子,成年后则更倾向于保护自己。

  原因是,容易产生羞耻感的孩子不太容易承认自己错了,而是倾向于合理化行为、歪曲事实;但是,容易自省的孩子则会主动承认错误,还尽力弥补。

  羞耻感→死不认账→不受欢迎,人际关系差→遇事愤怒、敌意强,自我控制能力降低→容易出现攻击行为

  自省→主动承担责任→大受欢迎,朋友多且长久→遇事平和,自我控制能力强→更受欢迎

  这就像滚雪球一样,满满的羞耻感开始让一个孩子沦落。而自省,就像盾牌一样保护孩子始终面向阳光。

  而这一切,就源自旁人的一句批评。

 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,任何一个突发事件其实都是积累的结果。那些因为父母批评一句就闹着跳楼、自杀甚至弑-父弑-母的孩子,可能内心早已被羞耻感给吞噬了。

  四个时间段不要批评孩子

  批评孩子时,除了要注意说辞,有的时候不同时间段批评孩子,也会起到不同的效果。

  在一天的时间里,这四个时间段最好不要批评孩子,如果孩子犯了错也要尤其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。

  晨起时不批评孩子

  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,晨起就批评孩子,会对孩子一天的心情造成影响,让他一天的学习都处于低迷状态。

  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是:当场言语点出孩子做错了,让孩子尽快收拾完,放学后再针对这个问题,好好地沟通一下。

  吃饭时别批评孩子

 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回忆自己童年因父亲总是喜欢在饭桌上批评她,让她经常一边吃饭一边哭,以至她小时候最害怕的,就是吃饭。

  在饭桌上批评孩子不仅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,而且一定程度上,会影响孩子的食欲,让他食欲不振,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。

  公众场合不批评孩子

 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,也需要维护自身的面子,家长如果无所顾忌地在公众场合批评孩子,只会让他们自尊受挫。

 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“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,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。”

  不在睡觉前批评孩子

  如果让孩子带着负面情绪入睡,孩子会容易睡不安稳,甚至做噩梦,非常影响睡眠质量,不利于身体发育。

  所以,在批评孩子这块,家长们也要将“入睡前”剔除掉,给孩子一个稳定平和的入睡环境。

  8个批评孩子的科学方法

  好的教育,奖惩分明;好的父母,管教同步。

  “玉不雕不成器,树不修不成材”。想要孩子成长得优秀,父母的管教必不可少,下面8个科学的批评方法学习起来:

  1、允许孩子解释

  无论孩子做的对错与否,都要允许孩子自己解释。家长则要保持中立,客观评价孩子是否做错、为什么做错。

  2、学会换位思考

  家长要换位思考,理解孩子这么做的目的,找准批评的切入点。

  并且让孩子换位思考:“假设你是那个人,你会有什么感受,这么做到底对不对。”

  3、首先自我批评

  批评孩子前,家长先进行自我批评,放低身段,迅速拉近跟孩子的关系。

  家长的自我批评,也能让孩子学会自我反思。

  4、只对事不对人

  孩子做错了或者没做好,家长第一反应不是责骂,而是指导。

  就事论事,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,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。

  5、教会孩子改错

  不能盲目地批评,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孩子意识到错误,并且找到改错的方法。

  6、选择恰当的时机

  不能在孩子起床时、睡觉前、吃饭时、生病时批评他,这会直接影响他的身心健康。

  7、采用和善的态度

  批评孩子≠骂孩子,父母更不能向孩子宣泄情绪,应该简明扼要地指出错误,然后再教育。也不要动不动就翻旧账,让孩子抵触认错,不服管教。

  8、尊重孩子的自尊

  别当着外人面批评孩子,更不要在孩子的同学、老师面前对他又打又骂。

  不只大人需要被尊重,孩子同样需要被尊重,孩子的内心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脆弱敏感。

  你平时批评孩子吗?

  你的批评起到积极作用了吗?

中国NLP培训学院

您看完以上文章有何感受?
您是否想要NLP知名导师亲身指导?
请您尽快与我们导师助教联系,专业的NLP智慧顾问将为您答疑解惑,您将还会有机会免费获取价值2980元的NLP课程门票一张,与NLP培训导师零距离接触。
门票数量有限、赶快行动吧!

计量校准机构二维码图片

扫一扫,关注NLP公众号

热门资讯

新闻资讯

学员案例

关于学院

实力派导师——名师指路让你学习NLP少走弯路

    课程地点:广东省广州市

    报名热线:13829138856 钟总

    报名方式:银行汇款,席位是同银行到账顺序来安排!名额有限,课程需提前预定。

    课程预定

    这六大保障,我们坚守了20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