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NLP培训实战派NLP鼻祖导师张国维博士主讲
育NLP智慧, 铸人生商魂

专注NLP智慧传播

7*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:138-2913-8856
¤ NLP智慧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NLP智慧

你会自我维护心理和谐吗

发表时间:2022-08-26 来源:中国NLP培训学院

  我以为,比心理学家的所有其他假设更可能被公众接受的假设是,人是追求快乐和幸福的。幸福有如禅,不能说,一说就错。但总有心理学家不怕错,他们说,幸福的指数=先天的遗传素质+后天的环境+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。果真如此,我们便可以通过把握和调整自己的心态赢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。

  心理和谐是指这样一种心理状态,即对内能悦纳自我、平衡认知失调、化解心理冲突,对外能适应社会、调整挫折反应、化解人际冲突。心理和谐要靠心理调适,心理调适指个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心理与行为障碍时,自我调整认识或行为以积极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。

  不夸张地说,维护心理和谐,学会心理调适是一个关乎个人生活、组织效率、社会进步的话题。我常说,讨论这个问题,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。

  今天,竞争加剧,节奏加快,价值冲突,观念多元,贫富悬殊,利益调整……人们普遍面临着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,容易出现各种迷惘、不安和失衡,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,直至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大大增加。心理调适问题因此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容回避的“显问题”

  用理性赶走坏情绪

  合理情绪理论(注①)认为,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和信念,不合理的思维和信念往往造成情绪上和心理上的痛苦和困扰,甚至影响心理健康。我们可以把合理情绪理论简单直观地表达为A―B―C理论:A(activating

  events)是指诱发性事件,即引起情绪变化的事情;B(beliefs)是指个体的nlp学习特定信念,即他对具体事件相应而生的看法、解释和评价;C(consequences)是指特定事件诱发的个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。假如我们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,总是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,最终可能导致心理上的疾病。

  在我看来,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因为这样三种不合理的信念而产生“坏心情”。

  “必须”和“应该”。这是对生活的一种简单、幼稚、固执而任性的要求,用“必须”和“应该”作关键词提出对世界或他人的不合理的臆测于要求。如“我必须成功”、“人必须按照道德原则行事”、“我公正地对待别人,别人就应该公正地对待我”、“我努力了就应该有回报,我有成绩就应该得到提拔”……有了这样的信念,一旦事情的发展不如自己所期望的,他们便很少能够通过反省自己来与现实和解、接受现实,而是容易怨天尤人,埋怨“这该死的世界出了问题!”“我怎么总是遇人不淑?”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些人的感叹“我这个人怎么这么倒霉,身边尽是些小人?”“我们单位从上到下没一个好人!”

  “必须”和“应该”的信念是不合理的信念,合理的信念会是对生活充满理解和弹性的信念,即便事情的发展不如我们的期望,我们感觉到的也只是可以调和的冲突,而不是宁折不弯的崩溃。

  “糟糕至极”。当一个人使用这种字眼时,通常是在说,自己遇到了恶劣到无以复加的事情,面临灭顶之灾,身在万劫不复的绝境中。其实,任何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,我们总能在它之外找到比它更不好的境况聊以自我安慰,就像印度谚语里说的:我一直抱怨自己没有钱买鞋子穿,直到有一天,我遇到一个没有脚的人。不仅糟糕之外还有更糟糕的,任何一件糟事本身从来都是利弊参半,关键在于你习惯于用什么样的目光看到它的哪个部分。而习惯于对一件事作“糟糕至极”判断的人,实际上往往会对所有的事都做这样的判断――习惯于看到、而且是只看到事情消极的一面,进而总是置自己于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而难以自拔。所以,最糟糕的不是事情本身,而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。

  “糟糕至极”的信念是萨提亚个人成长工作坊课程不合理的信念,合理的信念会是对生活充满原谅和感激的信念,即使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,也总能在它之外找或多或少的庆幸,保持感恩惜福的心态。

  “全部”和“所有”。这主要是指个体在认知自我时一种过分概括化的认知偏差,以一概十,以偏概全,发展至武断专制。在这种认知方式中,个体很容易从对一件事的得与失的认识,上升到对一种能力的高与低、一种品质的优与劣的判断,进而从这种判断上升到对整个人生的成与败的推测。比如,某人在一次重要的约会中迟到了,由此判断对方是个缺乏时间观念的人,进而,一个人缺乏时间观念,注定效率低下、一事无成。如果有这样一种认知模式,那么我们做每件事岂非都要胆战心惊、如履薄冰,因为这一件事便关乎整个人生――我们不能做错任何一件事,错一件事便关乎整个人生,我们不能输掉任何一件事,输一件事便会输掉整个人生。不难想象,以这样一种心态做事,成功的概率反而会降低,没有多少人有这么好的心理素质,能够在所谓决定命运的关头还总是临危不惧、镇定自若。

  “全部”和“所有”的信念是不合理的信念,合理的信念会是对人生充满耐心和希望的信念,即使我们出了差错,即使我们常常失败,也能把自己当作有可能犯错误的人类一员坦然接受,并在这种人性的真实展现之中获得另外一种完美无缺。

  给自己“减负减压”

  个人的工作压力的调节阀并不完全操纵在自己手中,但认为自己对自己的工作压力的调节完全无能为力,多少也是在推卸责任。这里需要澄清一个认识,在有些生活信念的支配下,我们的确容易觉得无路可逃,那么,换一种生活态度试试?也许换一种态度生活就海阔天空了。

  学会放弃

  两个孩子去问一个智者,怎样才能获得人生的快乐?智者拿出一个瘦颈宽腹的玻璃糖罐,里面装满了五颜六色、对孩子有致命诱惑的糖果。智者说:“这些就是人生的快乐,你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伸手进去抓一把,能拿出来多少,就意味着今生能够获得多少快乐。但是,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,而且时间有限,最重要的是,你不知道大限在哪儿。”第一个伸手进去的孩子抓了满满一把,贪心不足蛇吞象。可是罐子的肚子大口却小,到了瓶颈那儿拿不出来。拿不出来却不肯放,每一块糖果看上去都是那么诱人,正如每一种人生的快乐都是那么令人难以割舍。于是他想,人生能有几回搏,拼搏一下、挣扎一下,或许就能全身而退。可是时间在流逝,大限一到,无功而返。另一个孩子智慧得多,所谓智慧得多,其实就是懂得克制得多,能够放弃得多。他也抓了满满一把,但拿不出来的时候他肯放,首先能明确判断,什么是最值得自己珍惜、追求和拥有的,什么是其实可以不要的;其次不仅认识得到,还能做得到,也许更多的人是知易行难。他还能果断行动,放掉那些可以放掉的,让自己的手形逐渐缩小,压力逐渐减轻。最后,他没有得到全部,但得到自己可以得到的那些。智者对他们的教诲就在这不言之中:人生快乐的获得首先在于学会放弃。

  一定要甘于有所放弃。什么都不肯放,往往丢掉了个人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体验,就是属于自我的独特的快乐和幸福。有些人,表面上看起来要多风光有多风光,要权有权,要钱有钱,要名有名,要地位有地位,他们永远都站在舞台的中央或媒体的封面,做着最炫目的表演,惹人艳羡。但是,往他脚底下看看,原来,他穿了一双红舞鞋(注②), 想停都停不下来。

  一定要善于有所放弃。只强调甘于放弃有些人会觉得委屈:我是很累,但我之所以这样,实在不是想通过把守着权力或做事为自己谋什么好处,实在是因为有些事除了我就没人肯做、没人能做或者没人能做得好!这便是自利之外的另一二种可能――太过自恋。如果一件事离了你就没人肯做,那多半是做不做对公共利益没什么太大影响的事;如果一件事离了你就没人能做或者没人能做得好,这就让人很感怀疑了,什么人、什么事是这样的?是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?

  强制休息

  “加班”本是一种应急工作方式,工作中总难免有紧急和例外的情况需要及时应对处置,所以要加班。但加班在现在很多组织和个人那里已经不是应急的手段,而成为一种常规工作方式。试图以这种方式去提高、促进组织或个人的工作绩效其实是非常值得怀疑的,最朴素的道理是天底下没有免费的晚餐,这就好比个人超前消费、财政透支,这不过是组织和个人在使用自己的人力资源的时候的一种寅吃卯粮、杀鸡取卵、竭泽而渔,欠了债总是要还的。还债表现为各种方式。比如,工作人员的身体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,生病了要不要钱治?或者,身体没病但心理有病,这更麻烦,会影响到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乃至于产生变态反应。比如,对工作的倦怠感日益严重,讨厌工作,出工不出力、磨洋工,更谈不到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,效率实际上是在下降。比如,人际关系失调,影响群体气氛和凝聚力,降低了组织效率。比如,思维、情绪、行为产生障碍等。

  能不能自己关心自己?从我做起,从现在做起,为自己减负减压、强制休息――强迫自己周期性地彻底摆脱工作,进行心理调整和放松。

中国NLP培训学院

您看完以上文章有何感受?
您是否想要NLP知名导师亲身指导?
请您尽快与我们导师助教联系,专业的NLP智慧顾问将为您答疑解惑,您将还会有机会免费获取价值2980元的NLP课程门票一张,与NLP培训导师零距离接触。
门票数量有限、赶快行动吧!

计量校准机构二维码图片

扫一扫,关注NLP公众号

热门资讯

新闻资讯

学员案例

关于学院

实力派导师——名师指路让你学习NLP少走弯路

    课程地点:广东省广州市

    报名热线:13829138856 钟总

    报名方式:银行汇款,席位是同银行到账顺序来安排!名额有限,课程需提前预定。

    课程预定

    这六大保障,我们坚守了20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