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变了自己,就等于改变了结局
发表时间:2022-11-15 来源:中国NLP培训学院
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坎坷的时候,我们更愿意从别人的身上找原因,却常常忽视思考,自己应该在其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。
从你的讲述中看出你并没觉得自己有什么错(至少没直接承认),你认为你们之间的问题就是婆婆唠叨,老公偏向婆婆,不善沟通,还有家暴倾向,这让你不堪忍受。
事情永远不会这么简单的,家庭是一个NLP加盟非常微妙的系统,《热锅上的家庭》中写道:“家庭是一个小型社会,有其社会秩序及规则、结构、领导、语言、生活风格,及精神内涵。家庭中所有隐秘的规则、微妙的仪式和舞步等自成一个独特的小型文化体系,外人不容易一眼看穿,但是它们确实存在。”
每个人在家庭中的表现、态度、行为、反应,都相互交叉、作用,互相产生影响,这种影响是更为直接和迅速的蝴蝶效应,你在卧室说了什么话,直接就能在客厅掀起惊涛骇浪或者刮起飓风。
我以前对人际关系中的包子问题做过一个系列分析,其中有一种是爆炸型包子。这种类型属于沟通无力,不懂得如何及时化解矛盾,先是无谓的忍让、妥协,等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不管不顾的爆发。
做人呢,做成爆炸型包子最吃亏。因为该说的时候不说,一切情绪的酝酿和发展都在自己心里进行,外人并不了解,等到彻底爆发的时候又显得特别不冷静,借题发挥,结果还把自己置于了“不通情理”、“脾气暴躁”、“莫名其妙”的不利境地。
你有没有这样的问题?我觉得是有的,虽然你没说,但你的行为模式已经暴露了这一点。在家庭中,你很压抑,这种压抑就来自于你不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,改善自己的处境,你只是默默忍受着婆婆的一系列问题,能躲就躲,心里不开心却自己吞下,实在忍不了了就干脆生硬地来一句“你别管”,直接对着干。于是你老公看到了你对他妈不礼貌,他的性格和你差不多,不考虑前因后果,直接开吵。爆发式的反击抹杀了你过去的付出,使你之前的忍耐失去了意义。
你以为这种矛盾的解决之道只能是“我尽量不说话”,不,不对,问题不在于你说话了,而在于你该说话的时候没说话,不该那么说话的时候却任性了。
婆婆的行为不对,尤其是涉及到孩子教育问题这种大事的时候,怎么不能说?一定要说,要拒绝,让婆婆知道你的态度。只是,如何说,才能不搞僵关系,又能让婆婆适当的收敛自己的行为,才是最最关键的所在。
这时候,就需要情商上场了。举个例子,我儿子小时候一直是雇保姆,保姆心地好,但性格要强,而且极其敏感,很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,很容易过度解读我的一些话。比如给孩子扑痱子粉的时候不能扬得太高,否则孩子会吸进气管,我观察保姆就是这么做的,但我要直接说“你这样不对,得改”,她就可能会不开心,觉得我不信任她。
我就在一次聊天的时候假装无意提到,“我有个朋友给自己孩子扑痱子粉总是扬得太高,结果孩子都吸进去了,得了哮喘呢。”保姆大吃一惊,说是吗,我也是这么做的,以后可不能这样了。
结果达到了,对方也没有反感,不挺好的吗?谁管过程中用了什么手段。
你结婚都15年了,年轻媳妇混成了中年媳妇,虽然不是亲妈,也基本上有了一定感情基础了。那面对着婆婆的坏毛病,就应该插科打诨、嬉皮笑脸、装疯卖傻,“妈呀,你可真能说,说累了吧,喝杯水缓缓,我替您说一会。”倒杯水给她,转移她的注意力,然后给孩子一个眼神,让他溜走。这事就解决了。她能把你怎么样,你笑脸相迎,不吵不嚷,无处下口。
动什么真气呀?不值得,也没哈科米个人成长课程意义。老人就是爱唠叨,别说是婆婆,亲妈也这样。反正我现在对长辈的唠叨就是如此,要不开玩笑,要不转移话题,我不徒劳的承受一段关系中的不公平,我会尽自己的力量去调控和引导对方的言行。我们都改变不了谁,只是能让结果更容易接受些。
说完婆婆的问题,再说说你和老公之间的问题。
当一个家庭的风格被固定,其实也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的默契被固定,成见被固定,积怨被固定。这是好事,也是坏事。比如你老公可以知道你用某种眼神看他的时候,想要表达什么,这是很好的夫妻默契,但他也可以在你稍微流露出某种迹象的时候,和他过去得到的隔阂、伤害联系起来,这就是很糟的事情,意味着你们的关系建立在过去的循环上,无法摆脱以前的模式和阴影。
你们的夫妻矛盾基本上都是如此而生,表面上是因为一件小事吵架,背后却是旷日持久的沟通障碍。他默认你就是个“事精”,你也觉得他就是偏向婆婆,大家都对彼此有根深蒂固的成见,只要遇到一丝火苗,立马爆炸。
婚姻中不怕争吵,“争吵最宝贵的价值或许在于和解时候的亲密感”,对婚姻杀伤力最大的是不理解、隔膜、各自为战,大家永远不断重复重复一种错误的模式,却从不懂得改变,也不知道如何改变。
以前你们只是敷衍着和好,假装问题都过去了,让问题不断堆积。现在的当务之急并不是谁找谁道歉这么简单,而是你们应该真正敞开心扉沟通一下相互的想法。你可以对你老公说出你所有的忧和怕,你的内心真实的感受,“我错了,我不应该对咱妈那么生硬的说话,可是我就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和她沟通,怕她不高兴,可忍多了,就忍不下去了,不知道怎么那话就冒出来了。”先检讨自己,然后再批评他的行为,“可是你也不应该对我动手,这可是底线问题。”
坦诚,是得到理解的最佳途径。当你足够坦诚,你才可以打开通向对方心灵的道路,也会得到意外的收获——他也对你坦诚,这样你们才能不再徘徊在彼此世界的城墙之外。
生活中大多数的烦恼都来自于我们不善于改变自己,我们的伤害一部分来自外界,一部分来自于对自己无能的痛恨。如果一个人能懂得自我调整,那么在蝴蝶效应的作用下,改变了自己,就等于改变了结局。